回到网站
回到网站

文告/反对宏愿学校 另订团结交融计划

· 文告

希盟政府执政后,新任首相马哈迪有意再度推行「宏愿学校」以团结各族人民。雪隆华校董联会认同首相要团结各族人民的理念,但坚持反对「宏愿学校」计划的推行。

雪隆董联会认为团结人民的不二途径应该是公平对待各民族,以及维护各民族「完整基础母语教育」,唯有各民族多元文化共存荣才是族群融合的唯一途径,而非只是单纯透过「宏愿学校」而已。

首相马哈迪曾经在90年代初推行「宏愿学校」,但当时遭华社强烈拒绝,因为「宏愿学校计划书」的理念非常清楚写明道:「「逐步实现以国语(马来语)为各源流学校统一的教学媒介」。换句话说,当时「宏愿学校」计划是要落实《1961年教育法令》中的所谓「最终目标」 ,其实际结果就是最终将所有的非马来文学校都改为马来文小学

其将国小、华小、淡小等不同源流的学校集中在同一个校园内,以共同使用校内设备如食堂、图书馆、礼堂,以及共同参与课外活动等来促进彼此的团结。也因此,「宏愿学校」规定课外活动、周会、学校行政等任何共同活动,所使用的共同语言必须是官方/正式语言,即国语(马来语),因为那是正式/官方的场合。

换言之,在「宏愿学校」的正式场合与所有共同活动当中,华语和淡米尔语是变相被禁止使用,这最终将导致华小及淡小变质。另一方面,「宏愿学校」内各源流学校可保有本身的校长,但当其中一位校长被委任负责最高的协调工作,即学校的行政用语将会以马来语为主,这也是间接让华小变质,这是华社所无法接受的。

再者,在「宏愿学校计划书」当中没有阐明华校董事部的定位。华社存疑的部份在于,华小董事的权力是否受到限制?因为华小董事是捍卫和发展华校的组织,如果董事部的权力受到限制,如何确保华小不会变质呢?

宪法赋予马来语作为国语和官方语言的地位,这是毋庸置疑和受到各界认同,惟宪法同时也赋予各民族学习和捍卫母语教育的权益。基于此,雪隆华校董联会认为,华小是华裔子弟接受「基础华文(母语)教育」的场所,因此必须保有华小的完整性和自主性。

雪隆华校董联会认为,「华语教育」与「华文(母语)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华语教育」只是将华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单科科目;而「华文(母语)教育」是除了在课堂学习语言以外,还包括文化内涵的传承。完整的「华文(母语)教育」是除了在课堂以外,还必须有完整、充份、自主的语言使用空间,这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这才是坚持母语教育,以及捍卫华小完整与自主性的意义所在。

雪隆华校董联会认同「团结各民族」的理念和计划,唯「宏愿学校」并非达成各族团结的唯一途径,若能落实各源流学校的「学生交融计划」,也同样可以达到国民团结的目标。

如今政权转移,全国人民欢喜迎来新政府和新作风,要达至全民团结的主要途径乃公平对待各民族,共同保障与发展各族母语与文化,同时也维护与推广马来语作为国语的地位,让各族文化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多元绽放和共存共荣,此乃真正时代所趋和民心所向。

雪隆华校董事会联合会主席

蔡庆文律师启

上一篇
竞赛/第十九届雪隆八独中田径锦标赛
下一篇
文告/制度化增建华小 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
 回到网站
头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