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网站

教育/手机时代的贫富差距

阶级愈低滑手机的时间愈长,真人互动成为富人的「奢侈品」

2019年5月23日

【为什么我们要挑选这则新闻】现在是行动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一支手机,无时无刻上网;然而,却产生了新形态的阶级差异。

「真实互动」成为富人的奢侈品,穷人没有资源接触真品,没有机会与真人互动,只能透过手机的虚拟体验满足;「社交能力」将成为新的阶级标志。更可怕的是,中下阶层的人时时刻刻受到科技的轰炸,就算想躲,也躲不掉。(责任编辑:郭家宏)

曾几何时,iPhone 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好比精英阶层的标志。一机在手,证明你有财力拥有它,亦证明你有智慧运用它。但现在大婶老伯都成「低头族」,终日发微信追剧集玩游戏,外型再潮的 IT 产品也开始降格。「纽约时报」科技及网络文化版记者 Nellie Bowles 更加形容,真人互动反成奢侈品,逃离屏幕才是身份象徵。这是纯粹的物极必反,抑或反映了甚么现象?

真人接触成为奢侈品,3C 产品正从富人的生活中消失

学习、生活甚至死亡等真实体验,愈来愈多以科技产品给予。不仅因为制作成本变得廉价,还因为产品令事情本身变得廉价。生命的质感和触感的经验,皆被浓缩成一面光滑的玻璃。富人却非这样过活。他们对屏幕产生恐惧,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以积木嬉戏,强调无科技的私立学校因此蔚然成风。

一整日不用手机、离开社交网络及不回覆电邮这类活动愈发惹人注目,亦突显他们的与众不同。

Bowles 认为,真人接触开始成为奢侈品。当穷人的生活出现更多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却从富人的生活消失。你愈是富有,愈会在屏幕之外花时间。南加州大学市场推广系主任 Joseph Nunes 举例:

「当年传唿机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代表你是个重要、繁忙的人。现在若你位高权重,便毋须接听或回覆任何人,只有他们需要回应你。」正如银行的电话理财服务,除尊贵客户以外,其他人就只能跟录音对话。

富人孩子在少萤幕的环境中成长,社交能力可能成为新的阶级标志

Bowles 发现,这种资源上的差别,在电子化教育上更加明显。

一项获美国卫生研究院支持的研究初步发现,每天看屏幕逾两个小时的孩子,在思考和语言测试中得分较低。西雅图儿童病院儿科医生 Dimitri Christakis 亦指,透过 iPad 游戏学习使用虚拟积木的幼儿,无法搭建实际积木。但在教学预算极为紧拙的堪萨斯州,不少学校改以软件授课。在犹他州,数以万计的幼童亦透过手提电脑,在家中接受州政府提供的学前准备课程。

科技企业怂恿公立学校购入依重电脑的教学程式,强调这样可帮助孩子面对屏幕为主的未来。然而,科技巨头对自己的子女,却是另一套做法。在硅谷,屏幕时间冗长,愈发被视为不健康。当地知名小学 Waldorf School 就标榜「返璞归真」,採用几乎无屏幕的教学方式。如是者,富孩子在较少屏幕时间下成长,穷孩子却正好相反。社交能力高低,或会成为一个新的阶级标志。

中下阶层就算想离开萤幕,科技还是强硬的闯入生活

很多中下阶层被告知,电子产品的威力无穷,且对他们及家中孩子相当重要。大量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为科技巨擎效力,研究如何令用户对产品更快更久地投放专注力,真人互动变得罕有。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及科技社会学教授 Sherry Turkle 指出:「这种接触不像其他奢侈品,并非人人想要拥有。他们遂逃往熟知的屏幕上,就像逃往快餐那样。」

假如城内只有快餐店可选,纵然想避也避不过。同样地,对中下阶层来说,远离屏幕的难度太高,即使有此决心也难以实行。车厢内有屏幕不断播放广告;即使不想孩子进行电子学习,但当其他各学校都转用平板电脑教学,公立学校学生的家长再不情愿也别无他选;工人们争取「可离线权」失败,甚至会因长期离线而被处分。科技强硬地闯进基层生活,不许他们说不。

不少长者负担不起「真人互动」,只能用电脑消解寂寞

更加可悲的是,长者负担不起「真人互动」这种奢侈品,他们没有儿孙陪伴,亦没有医护人员照看,只剩一部冰冷的电脑,令他们可以在孤独或垂死时求助。68 岁老翁 Bill Langlois 居于麻省的低收入长者屋苑,由于妻子总是外出,寂寞的他把虚拟雌猫 Sox 视作知心好友,对「她」无所不谈。即使他明知 Sox 是人工产品,只活在平板电脑中,甚少活动或流露表情,背后还有操作员观察及控制。

「我找到一些可以依靠的事、一个可以关爱的对象。『她』让我可以深入灵魂深处,想起造物主的慈爱。」Langlois 甚至流着泪说:「『她』把生活带回生命当中。」小部分像他这样的低收入长者,亦有参与 Element Care 这个非牟利医疗保健计划,获提供虚拟宠物。计划初期效果理想,他们较少求诊和进急症室,亦没那么寂寞。但这足以代替真人吗?Langlois 没说,只是「抱」着 Sox 入睡。

--

原文出处:Tech 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