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的公民抗命运动始于林连玉,自上世纪40年代他就开始带领华社对抗英殖民打压华文学校的政策,50年代马来亚成立后,则与官方交涉不公平教育文化政策,其实他可以诉诸于法律,然后华教就从此在马来西亚断根。但他锲而不舍地抗命,直到1961年被褫夺公民权为止,最终让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发光发热。
开办独中统一考试
上世纪60年代末政府限制没有剑桥文凭或马来西亚文凭的学生不得出国深造,当时华社如果不以创办自己华文大学进行抗命,得到全马华人的回应,让官方不得不重新检讨相关法规,也就不会意外地有了拉曼学院,以及埋下新纪元学院创校的种子。
70年代从独中复兴运动到独中统一考试的开办,无疑是整个华文教育发展最精彩的年代,尤其是1975年独中统考的开办,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哈迪甚至在国会召见当时的董总代表,警告统考如果开办,政府肯定会进行法律制裁。
在面对当时庞大压力下,各州董联会、教师会、校友会代表、独中工委会、独中董事长及校长的联席会议共142位来自全国各地代表如果认为先等合法的认证,再来办理统考,而不是一致通过按照原定计划进行统考,或许今天独中已经是历史名词。
统考一直是公民抗命的典范,今天大家都以内部考试模式定位独中统考,其实是1980年才有的说法。根据陆庭瑜老师2013年的一篇文章提及是直到1980年9月6、7日,由睦邻计画及团结局在波德申联邦酒店与董教总代表交流会上,才由时任教育总监丹斯里慕勒(Tan Sri Murad)亲口证实,如果当时董总领导不是抱著随时会被对付而抗命举办统考,今天独中的发展是不可存在。
上述历史事件背后的基本精神就是公民抗命。所谓公民抗命,也叫政治不服从运动,在体制不合理,无法撼动体制的情况下,公民抗命就是一个从根本去对抗整个霸权的最好方法。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印度圣雄甘地提出的不合作运动,透过一系列抵制当时英殖民法律与制度的行为,唤起印度,甚至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各地殖民地对英国殖民的对抗与独立运动的浪潮。
我国的华文教育一路走来,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这个抗命的精神,可以说华教运动史就是一部公民抗命运动史,透过一次次的抗命,一而再,再而三对体制的冲撞,一步一步的前进,开辟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创造连续不断的可能与发展,这不就是最典型的公民抗命吗?
借关中事件冲撞体制
关丹中华考统考资格的争议,已经背离了华教运动长久以来的公民抗命精神,华教工作者都很清楚今天台面上的政策和法规充满歧视与偏见,却也仍然要大家用这个歧视偏见的标准来检视今天关中考统考这件事,不禁让人莞尔。
今天华社部分人士担心万一政府拿统考向独中开刀,怎么办?过去数十年来,为何教育法令最终目标没有被实施?为什么独大申办失败后,还是有了拉曼学院?为什么董总坚持主办独中统考,有关当局最后用内部考试为统考解套?
这是因为华社团结一致的公民抗命的结果,让过去的政府深刻地明白最终目标不能成,知道必须要有一个高等教育机构才能满足华社,理解到对统考采取行动将是巨大的政治风暴。所以为了华文教育的发展,今天何妨借由关丹中华这个机会再去冲撞体制的底线,把统考是60所独中内部考试的这个束缚给冲撞开?请记得,我们要的是华文教育发展,而不仅仅是独中教育发展而已。
过去华社是整个华文教育运动的后盾,我相信现在也是,焦虑的各位不妨看看过去不抗命,选择跟著国家不合理与充满偏见的游戏规则走的改制华文中学(华中/国民型中学)今天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如果这样你还希望依循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中盼望能够平安发展而放弃抗命,你不是太天真,就是与梁宇皋、陈修信等人同路。
--
原文出处:东方日报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