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网站
回到网站

林晃昇纪念特辑/祝伟文: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新华教运动发展

· 华教专题

作者/祝伟文(青团运总会长)

在去年的第14届全国大选,人民以崇高的民主精神做出选择,我国发生了国家独立以来首次政权更迭,而在同年7月,董总也进行了人事交替。两大事件对我国华教运动都產生影响。笔者认为,任何人事变动都应视为一个契机,因为新人新作风,很多事情也不必被以往的框框给枷锁住。

希盟政府上台后,成立了独中统考特別委员会,以对承认独中统考事宜收集更多相关团体组织、学者、教育工作者、社运人士的意见。先不谈政府承认统考的诚意或是落实大选宣言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友族同胞对统考的概念,多数只流于坊间流传的那股带有歪曲事实、带有「威胁论」的反对声音,並没有太多人深入瞭解並主动解开误解。从这个点上,身为华裔子弟的我们,就可以扮演向友族同胞解释和让他们瞭解实况的角色。

马来谚语曰,「不认识就不会恋爱」(Tak kenal maka tak cinta),笔者在青年组织服务多年,最近穿针引线让董总领袖与友族青年组织交流谈统考,彼此在一个非常和谐、理智、专业的角度去瞭解统考,只要认识了、多瞭解、认同了,自然就少反对了,这是迈向多元团结理想最务实做法。

另一方面,董总新领导层诞生后,主动与其他组织交往,这些积极的动作对华教运动產生了催化作用。华教运动必须主动走出去,而不是自我封闭在加影的文化保垒,虽然我们常听长辈说以前「失守」的故事,要时时提高警惕等等。

broken image

摆脱歷史情意结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新生代的华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已不再有太多的歷史情意结或华教悲情,多数都以学校纪律、课程纲要、教师素质、孩子未来等作为考量。新华教路向已不再纯粹是如何保护华文教育,而是如何与时並进发展华教,以期精益求精。

在新时代的华教运动发展中,华社必需攻守兼容,方能始终。在谈发展的目標时,以宏观与宽阔的视野切入,与教育部合作或参与国家教育政策制定时,以更多的数据、研究报告以及专家意见陈述看法。不要忘记,我们谈华文教育改革的同时,时下年轻的友族同胞父母思维上也比较开放,开始追隨素质教育而不是只局限在「民族教育」的旧思维中。这可从华小日益获得友族同胞青睞可见。

在未来,华文教育孕育多少英才、具备多强的竞爭能力、职场人才需求的占比与市场经济的价值拥有多少份量是目前华文教育工作者或学者需要深入探討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里,每一个人或社团在华文教育发展大前提下,各就各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结合每一份力量,去保护华文教育,同时也一起为华文教育擬定发展新路向。

--

文章刊登于东方日报

 

备注:本文为“纪念林晃升逝世17周年公祭暨华教行”系列文章之一,由董总及雪隆董联会组稿。

上一篇
林晃昇纪念特辑/江伟俊:民主进程应扩大民众参与
下一篇
新闻/教育部:华小正课禁办收费电脑班不U转
 回到网站
头像
取消
Cookie的使用
我们使用cookie来改善浏览体验、保证安全性和数据收集。一旦点击接受,就表示你接受这些用于广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随时更改你的cookie设置。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设置
全部拒绝
Cookie设置
必要的Cookies
这些cookies支持诸如安全性、网络管理和可访问性等核心功能。这些cookies无法关闭。
分析性Cookies
这些cookies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访问者与我们网站的互动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首选项Cookies
这些cookies允许网站记住你的选择,以提供更好的功能和个性化支持。
保存